7月23日,第二屆會展文化節舉行了中國會展名城推介暨市長訪談會,包括長春在內的國內四個會展名城的有關領導,圍繞會展文化,就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會展業各抒己見。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總監姚望主持了訪談會。
劉實(長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會展業的作用:第一,它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會展可以提高一個地方的知名度。如果不知道你這個地方,更談不上選擇。第三就是會展業能夠帶來相關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大發展。第四,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功能。
長春市的會展業起步比較晚,遠遠落后于先進城市,值得欣慰的是,長春市的會展業發展速度比較快。去年為止,我們全市舉辦的大大小小的會展達到120余起,展覽56起。展出50萬平方米。參展、參會的人員達到650萬以上。首先,長春市的會展業是緊緊圍繞長春市的優勢來搞的。長春市有十大優勢產業,其中最大的一個產業就是汽車,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到目前為止,也是國內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從發展趨勢來看長春市是一個長久的汽車工業基地。世界上所有的發達國家的汽車工業都不是在最頂尖的城市來搞。所以我們圍繞汽車產業來搞,像汽博會、汽車零部件的洽談會。另一個大產業就是糧食,吉林省是全國著名的糧倉,長春附近是全世界有名的糧食黃金面之一,我們生產的玉米產量高、質量好。目前發展到用玉米作化工原料,這是一個新興的產業,而且是發展前景非常好的產業,我們現在用玉米作原料生產化工品,像乙醇、丙醇。生產化工醇1.8噸玉米就可以生產1噸,而用石油則需要8噸。還比如長春農博會、教育展等效果也非常好。
第二,前景非常好。去年長春優質空氣天數345天,只有20天沒有達到。長春市地處長白山脈余脈,長白山的礦泉水和阿爾卑斯山的礦泉水質量是相當的,各位來長春所喝的水是世界頂尖級的水。各位來到吉林,呼吸的是綠色、吃的是綠色、喝的也是綠色。現在各位來到長春看到的是綠色,到了冬天就會是林海雪原。冬天沒有來過東北的都非常害怕,以為天冷到一摸耳朵就會掉下來,其實我們的平均氣溫只有零下19度,白天在室外活動的時候,晚上可以達到零下20多度。到外邊的雪地上活動是要出汗的,其他地方的滑雪場都很遠,不方便。長春的滑雪場就在城下,就是著名的凈月潭。包括在歐洲,這種環境的滑雪場都是少見的。
趙南先(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廣州做會展業是從97年開始,廣州做會展時間很長,廣州的會展業是從一個蒙蒙朧朧的階段開始的,現在,我們正在重新定位一個城市的會展業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
首先這個產業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但這幾年依然是真正的大發展期,是一個重新尋找產業定位的最好時期。它本身需要思考自己在整個產業鏈發展當中的定位,所以從廣州來看,現在從硬件、軟件、人才、運行方式上都在探索。會展業首先它拉動了第三產業,整個服務業的間接影響遠遠比直接的貢獻要大。這是很凸顯的。第二,會展業拉動了這個城市的工業,特別是以工業產品集成的技術研發,技術的研發和人才的培養都通過會展業拉動了。舉一個例子,廣州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第三大汽車基地。明天(7月24日)廣州的第四屆汽車博覽會即將開幕,這個會展讓全球的汽車產業所有產品和技術都集中展示在會展里,包括制造、研發,最后汽車的服務等整個產業鏈都帶動了起來。實際上會展業帶動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未來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從會展開始,我們現在用的汽車是什么樣,未來的汽車是什么樣?當然,會展業也有很多問題,我們互相探索,隨著中國的區域經濟的發展、產業經濟的發展,會展業不是孤立的,一定是和一個區域聯系的發展,同時它又是一個城市燦爛的品牌。
要辦好一個好的展會,必須有一個好的運作機制,才能真正把展會辦到有水準、有影響力。組織者一定要思考,我們要找一些什么樣的發展商,怎樣去運作。能引導一個經濟的走向、一個產業的走向。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走向,真正起到了引領經濟發展的作用。
俞丹樺(寧波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我的朋友馬克丁先生提出:會展不是展會,而是會議和展覽兩個概念。會展是服務業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一方面,它體現的是直接的產業,如果要舉辦一個會展活動,不光是一個展覽公司就可以全部包攬下所有業務的,其實需要很多方面的組合,包括建材、搭建、禮儀、策劃、媒介、媒體等等。因此,從這些部門產生出的實際收益組合起來應該作為一個直接的產業。另外,它既然作為一個產業,就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行業。它成為了產業,說明它為社會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無法低估的。
會展的間接產業效益反映在酒店、交通、旅游、商業、餐飲等等方面。我現在也搞不清楚,為什么到現在為止國家還沒有對會展業的統計形成一套完整的辦法。也就是說怎樣來實際評估會展所帶來的效益,怎樣來反映會展業的各項統計數據。但是起碼有幾件事,在寧波給我的印象非常深。第一,我們曾經作過一個初步估計,在寧波辦過一個醫藥方面的流動展,一共十天的時間,辦了兩屆,帶了十萬多位客人,按照每人消費1500元計算,十天中大概消費了1.75億。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寧波資產增加的60萬到港的旅客當中,有一半左右是到寧波參加會展活動的,第三,去年寧波國際服裝節期間,我們舉辦了服交會。同期寧波市區四星級的外商入住率的外商高達70%以上,這足以說明我們會展業對一個地方經濟帶來的重效應是非常大的,無可低估的。
建議全國的會展業應該統領全國的會展形成工作,指導發展。現在有30幾個城市提出打造會展之都,會展名城,而且展館也越來越多。但是很多城市都對一個問題感到困擾,下一步應該怎么走。其實展會并不是很多,而且還不夠。現在全世界有30萬種商品,中國有4萬種,如果按照商品化來說,我認為展會的投入不夠多。當然,有些展會是需要克隆的,每個城市都需要展會來帶動他們的消費業。但是有些展會不能在相近的地區形成塊狀的產業。諸如此類的工作,都需要有一個會展業的良家來牽頭。第二,中國的會展業應該有一套游戲規則。
對于城市會展業的期望,我認為應該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堅韌不拔地走下去。扎扎實實地把它推動起來。對中國會展文化節提出三點建議:第一,但愿每年的會展文化節的天氣都這樣好;第二,建議把這個節慶活動的時間相對固定下來,而且最好可以提前;第三,可以把有些活動分散到同期的其他城市舉辦,這樣真正使我們的節慶活動成為中國會展界的自己的節日。
徐志堅(中共義烏市委副書記):會展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而發展起來的,經濟是為了發展,是會展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反過來,會展業的經濟對經濟的發展也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會展業是朝陽產業,發展的前景非常廣闊。所以各個地方都把會展業的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的增長點進行發展。
義烏是一個縣級市,有260萬平方米的小商品市場,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今年已經是第12屆了,應該說是小商品博覽會的影響越來越大。而且小商品博覽會非常注重實效。這些年的發展,也就是義烏市場的發展和產業的發展使義烏小商品博覽會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基礎,應該說,小商品博覽會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商務部,包括國家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同時,由于我們義烏龐大的市場中的買家和賣家的群體的支撐,所以這幾年的外商參加小商品博覽會的人數也逐年增多,這是我們義烏小商品博覽會辦得比較成功的地方。但因為是縣級市,義烏在展會服務的環境以及展會的人才方面還是非常欠缺的,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這幾年,義烏以醫博會為龍頭,每年都舉辦80余場各種各樣的展會,所以會展經濟、會展業在義烏的發展前景還是看好的。希望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能夠成為我們各個方面加強信息交流、共同合作發展的重要平臺,義烏肯定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工作,同時,也祝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越辦越好,中國的會展業能夠越來越強
來源:長春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