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會展旅游:輝煌的前景與缺鈣的現狀
|
發布日期:
2006-02-10
|
會展業,包括會議業、展覽業和會展旅游業,是世界上一個非常巨大的產業,根據國際展覽業權威人士估算,國際展覽業的產值約占全世界各國GDP總和的1%,如果加上相關行業從展覽中的獲益,展覽業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則達到8%的水平。國際會議同樣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根據國際會議協會(ICCA)統計,每年國際會議的產值約為2800億美元。在香港、德國等會展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會展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達到1:9的水平。
會展業也是當今世界都市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國旅游部門非常重視會展旅游業的發展。有些國家或地區旅游管理部門還專門成立了會展旅游管理部門。如:香港為促進會展旅游業的發展,專門組建了會議局。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會展旅游業發展迅速,年增長速度達到20%以上,大大高于我國其他領域經濟總量的增長。最近一兩年,由于我國傳統旅游業受到邊際遞減規律的作用,其增長速度開始放慢,而會展旅游業增長速度非常快,因此,會展旅游業逐步受到旅游業界的重視。北京、上海等地的旅游主管部門開始專門研究會展旅游對旅游業的作用,各大旅游企業也紛紛拓展會展旅游業務,一些地方還組建了會展旅游協會。但是,我國會展旅游總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市場總量還比較小。
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國會展旅游業的起步比較晚,但發展非常快,特別是會展旅游業的硬件設施建設大有超前發展的態勢。
從目前情況來看,會展業已經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近年來我國會展業發展迅速,據不完全統計,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會展業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1999年舉辦的具有相當規模的展覽會總數達到1326個,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近年來每年接待的超過千人的國際會議有十個以上,300人以上的國際會議30多個。由于會展業本身的高速發展及其對經濟的巨大帶動作用,各地政府非常重視會展業的發展,形成了政府主導會展業發展的局面。各地會展企業也在政府的主導下開始組建行業自律性的會展協會。
由于對會展業前景的看好,全國各地掀起了展覽場館的建設高潮,建設檔次高、面積大、科技含量高。各地經營會展的公司和一些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紛紛加入相關的國際會展組織。截止到2002年5月,我國有14家單位加入ICCA組織,此外,中青旅參加了國際航協IATA、美國旅行代理人協會AS鄄TA、亞太旅游協會PATA,國際展覽中心參加了國際博覽會聯盟U鄄FI、國際展覽會管理BIF等。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等國際會展中心城市,這些城市會展外部條件相對成熟、舉辦會議展覽總數較多。會展產業體系正在形成,如:會展組織者(PCO)、目的地接待者(DMC)正在建立中,很多經營會展的公司,都開始培訓自己的PCO。
此外,會展業的教育培訓也開始步入正軌。為順應國際展覽業發展的大趨勢,使中國的國際展覽業業務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北京國際會議展覽業協會還專門舉辦了培訓班,專門為展覽業中、高級經理和從業人員開設培訓課程,以促進國內展覽業務的發展和展覽水平的提升,培養高素質的展覽專業人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還將與國際特殊事件學會(ISES)、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HOJONSONWALES大學聯合開辦“節慶會展管理”培訓,解決會展人才不足的問題。
我國的會展業一直是經貿部門管理和經營的,旅游部門是最近幾年才開始介入的,比較早介入的是北京市旅游局,從1995年就開始了會展旅游業的研究,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政府主導會展業的發展中將會展業與旅游業密切結合在一起,其中北京市舉辦了幾次大型國際會展業研討會都有北京市旅游局和首都旅游集團的參與。旅游業界也多次召開會展旅游方面的研討會。
內外發展環境亟待改善
目前,我國會展旅游業才剛剛起步,其中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市場化不夠在我國會展旅游業的發展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市場化程度過低。
1.沒有形成PCO、DMC完整的接待服務體系
國際會展業的成功經驗表明,會展組織者(PCO)、目的地接待者(DMC)分工體系是會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但我國目前無論是會展旅游企業還是政府都較關注目的地接待者(DMC),對于會展中最為重要的會展組織者(PCO)缺乏認識。
2.政府主導會展旅游業發展中,行政干預過多
會展業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必須有政府的主導,但是政府在什么層次上主導,參與到什么程度,這些根本問題沒有解決。政府干預過多,導致會展業非市場化,主要在對場館建設等方面參與過多,而對會展管理體系、服務體系建立等方面參與較少。政府組織的一些會展不計成本,使得很多會展公司對這些會展業務敬而遠之。
3.我國的會展市場目前還是單一買家市場
德國等會展大國的會展業之所以能夠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會展地本身就是國際大都市,開辦展覽的受眾對象是國際化的。但我國的大都市還沒有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參觀展會的受眾幾乎是清一色的國內客人,因此,不是針對國內買家的會展一般不會在我國舉辦。這是限制我國國際會展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4.會展業還沒有獨立成為一個產業
由于我國會展業曾經是由一些非市場化的發起單位和部門全部或部分壟斷,這些單位和部門還沒有意識到中介公司提供服務的效率會更高。因此,會展業在目前還處于一定的壟斷階段,會展業還不能稱為一個獨立的產業。
(二)外部環境亟待改善會展旅游業作為都市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尤其依賴外部條件的完善,但目前我國會展旅游業發展的外部條件還不健全。
1.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旅游行政管理部門還沒有從擴大國際旅游業的角度,以法律、法規的形式促進會展旅游業的發展。此外,我國舉辦會展的法律、法規也十分不健全,目前僅有1995年9月22日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的《關于出國(境)舉辦招商和辦展等經貿活動的管理辦法》。
2.審批手續復雜由于法律不健全,我國舉辦會展的審批中人為因素過多,審批手續繁雜,有的會展審批時間長達一年以上。這也是旅游企業不愿意介入會展旅游業的重要原因。
3.城市環境有待改善會展旅游業作為都市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受制于國際旅游城市的發展。目前我國就連北京等城市距離國際旅游城市的標準還有相當差距,這嚴重阻礙了會展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三)重硬件輕軟件,重展輕會目前我國省會城市和大型城市幾乎都將會展業作為其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并將重點放在場館等硬件設施的建設上。但會展旅游業的發展,絕不僅僅依賴場館的建設,其發展更依賴于軟環境的規范化、國際化等。
按照國際上對會展及獎勵旅游業的認識,包括了MICE的四個方面。我們且先不提獎勵旅游,會展旅游業至少應是會議和展覽并重,但是目前各地在開展會展旅游業研究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展覽而忽視會議。
(四)國際化品牌的會展少世界上會展業發達的國家或地區,舉辦的大都是世界著名會展,如米蘭國際博覽會、巴黎博覽會等等,但在我國除廣交會等會展有一定的世界性影響外,絕大多數會展都是臨時的、國內的。
(五)對會展業缺乏科學研究當前,我國對會展旅游業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對會展旅游業各方面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建立一套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導致統計口徑混亂,無從分析會展業的范圍、效益等。比如,會展業對經濟的貢獻程度從1:4到1:10各種說法不一。這嚴重阻礙了會展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互相滲透才能實現共贏
(一)舉辦會展的法律將進一步規范,并逐步向國際通行的登記制轉化目前,國家已經開始制訂有關會展的法律、法規,今后幾年有關會展業的法律、法規將相繼出臺,會展業的市場將進一步規范化。今后舉辦會展審批手續將會更為簡單,并將按照國際慣例逐步過度到登記制慣例辦法。這將促使會展業真正成為一個規范的市場。
(二)自律性的協會將進一步規范會展行業的行為自1998年6月由北京市貿促會發起,組建了我國第一家國際會議展覽業的中介組織———北京國際會議展覽業協會之后,2002年上海、山東等省市也相繼組建了國際會展業協會,制訂了國際展覽業協會章程,旨在支持公平、平等的競爭,反對不正當競爭及欺詐行為,改善、優化展覽業市場環境,更好地協調、管理、規范會展業的市場秩序。
(三)會展業將向幾個大城市集中通過對國際會展業發展的分析,會展業在特定城市的發展有“通吃”效應,即,會展業的發展會自身加速,形成更大的規模,而不可能全國遍地開花。今后北京、上海、廣州等重點城市將成為我國會展業的中心。
(四)會展旅游中介組織將大批出現,會展業將形成獨立的產業目前我國從事會展的企業數量眾多,但還沒有形成專業化的會展組織者(PCO),或者僅僅處于PCO的初級階段,對組織接待會展處于不規范的階段。目的地接待公司(DMC)也僅僅是一些單獨的會展場館出租等單項服務,沒有完全形成一條龍服務的目的地接待公司。今后隨著國際會展的增加,會展業培訓體系的建立和國際會展人才的引進,專門從事會展的專業化中介公司將大批出現。
此外,我國的很多大型會展還壟斷在一些非市場化的組織手中,這些組織自己舉辦國際會展,自己聯系接待服務等一系列工作,還沒有完全市場化。今后隨著會展中介組織的完善,會展業必將成為一個專門的行業,并從那些部門壟斷中獨立出來,成為市場經濟中的獨立產業。
(五)會展旅游市場將專業化細分目前國際會展業已經形成了非常細致的市場分工,比如ICCA的市場范圍包括50人以上的國際會議,而UIA則在300人以上等。目前我國的會展公司還處于發展初期,只要有會展就接待服務,沒有形成細分化的市場。今后隨著市場的發展必將形成專業化的分工,形成專門經營展覽業、會議業及更細分市場的格局。
(六)大型旅游企業將大批進入會展旅游市場目前我國的大型旅游集團如上海錦江、中青旅、春秋旅行社等已經加入了國際會展組織,開發會展旅游市場,但更多的大型旅游集團,如首都旅游集團、陜西旅游集團等還沒有完全介入會展旅游市場,或僅僅從事了DMC的接待服務工作。這些大型旅游集團已經普遍看好會展旅游市場,有的正在開始進行市場調研,有的已經開始參與場館建設,有的正在申請加入國際會展協會等,可以預見,今后幾年我國的大型旅游集團將以其規模大、服務全、無形資產高、資金雄厚等優勢進入會展旅游市場。
(七)國際會展組織和會展中介公司將大批進入中國會展旅游市場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會展組織和經營會展的大型公司將大批涌進我國,會展旅游業將形成更加激烈的競爭局面。由于目前我國的管理體制還不允許國外公司單獨經營會展業務,外國會展公司主要是通過與中方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上海的國際會展中心就有德國的漢諾威展覽公司、德國杜塞多夫展覽公司、德國慕尼黑國際展覽有限公司這樣世界頂級會展公司加盟。ICCA2002年在上海開辦了會展培訓班,通過這種形式介入中國會展旅游市場。今后國際會展公司將從會議、展覽、組織、接待等方面全方位地進入中國市場。
(八)展覽場館將可能全面過剩國際會展業是社會經濟發展推動的結果,絕不是簡單建幾個會展場館的問題。此外,從國際會展業向大城市集中的發展趨勢上看,今后幾年除北京、上海等國際大都市的會展場館效益穩定以及一些具有獨特資源的中等城市發展特種會展外,相當一些小城市的大型國際會展中心將面臨生存危機,從總體上看,我國的會展場館將會全面過剩。
來源:國際商報 |
|
|
|
|
免責聲明: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對中國化工網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聲明或保證其內容的正確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將自行加以判斷并承擔所有風險,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
|
|